隨著新能源轉(zhuan)向節(jie)3個品(pin)種的量產(chan),又一個乘用車新品(pin)轉(zhuan)向節(jie)經過前期的幾(ji)輪(lun)調試,也迎(ying)來了每月(yue)8000套的訂單(dan)。這個產(chan)品(pin)是混合動力乘用車零件(jian),市場前景十(shi)分看好。
7月8日,天氣悶熱,太陽格外“給力”,晚上10點氣溫還有32℃。制造工藝科鑄造技術人員頂著一腦門的汗快步向如同蒸籠四車間走來。到了現場直接向正在做生產前準備的造型班班長詢問:“工裝標識是按要求貼的嗎?”班長回答:“工裝是下午6點到現場,這會正在貼標識,請您再確認下。”
與此同時,質量保證科管理人員也已經趕到了現場,他們拿著質量分層審核表,對型板溫度、主機造型參數、砂型硬度一一對照檢查。砂型造出來后技術人員拿著聚光燈仔細檢查型腔,邊看邊說,字頭清晰,表面浮砂不多,但是抗壓板型腔澆口杯邊緣有半圈毛邊,必須馬上停下來處理一下。作業班長二話沒說——立刻停機。在班員的協同下,很快就把型板拆下。大家圍在一起仔細檢查澆口杯,發現安裝固定部位有些傾斜,前低后高,是造成毛邊的原因。大家現場定方案,決定臨時將澆口杯與尼龍片之間填充墊平。處理好后再次檢查型腔,澆口杯型腔毛邊消失。
在造型落實區,小組成員還對生產出來的實物進行了關鍵尺寸的初核。在暗紅色的鑄件前,大家的工作服早已濕透了,一個不注意,汗水滴在鑄件上,瞬間化成一縷白煙飄散在空中。難怪該作業區的操作人員情不自禁伸出手為他們點贊呢!
本次(ci)小(xiao)批(pi)量試生產(chan)歷時(shi)一小(xiao)時(shi),得到滿(man)意的(de)結(jie)果(guo),收獲(huo)成(cheng)功的(de)喜悅(yue),保證了次(ci)日的(de)供貨。他們才拖著疲憊的(de)身(shen)軀,慢(man)慢(man)地消失在大家的(de)眼中。在他們的(de)心目中,工廠的(de)市場要象(xiang)天氣(qi)一樣“熱(re)”就好了!
編輯:詹(zhan)明星 校(xiao)對:丁艷霞 審核:陳國松(song) 撰稿: 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