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鑄造廠的缸蓋訂單創近三年的新高,因缸蓋屬復雜鑄件,生產難度大,作業時間長,給生產組織帶來巨大壓力,怎么干?鑄造廠員工以出色表現,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
何彬,一個54歲的(de)(de)老師傅(fu),是(shi)從(cong)白浪園區支援(yuan)到(dao)制芯班(ban)的(de)(de)人(ren)員。環境(jing)變了,產品變了,人(ren)員變了,全(quan)部從(cong)零開(kai)始(shi)。但是(shi)他(ta)僅用3天(tian)時(shi)間就適應(ying)了新的(de)(de)工(gong)作(zuo)環境(jing),很快(kuai)就能(neng)得心應(ying)手地操作(zuo)制芯機,保質保量地完成(cheng)生產任(ren)務。好鋼要用在刀刃(ren)上(shang),因為上(shang)手快(kuai),工(gong)作(zuo)責任(ren)心強,隨后他(ta)轉崗(gang)到(dao)缸(gang)蓋水(shui)套熱芯打磨崗(gang)位,承(cheng)擔(dan)形狀最復雜、最難修的(de)(de)水(shui)套制芯修芯任(ren)務。
面對困難,何師傅沒有絲(si)毫怨言,他認真(zhen)熟悉崗位環(huan)境和作(zuo)業流程,了解產(chan)(chan)品(pin)特性和修(xiu)芯要點,一絲(si)不茍地對照標準作(zuo)業書學(xue)習修(xiu)芯方法(fa),最(zui)終,按計劃完成了100件的生產(chan)(chan)任務(wu),成為制芯班(ban)的干將(jiang)。
徐曉莉,花果一車間修芯女工。她與何彬既是師徒也是好搭檔,在工作中相互幫助,在生活上也相互關心。徐曉莉深知白浪支援人員上班奔波之難,所以每天到了下班時間,她都會主動幫忙,指導何彬快速完成生產任務準點下班,她一個人主動整理生產現場。她說:“我們都是鑄造廠的兄弟姐妹,大家要互幫互助,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訂單任務!”
曹峰,一(yi)車(che)間外圍維修班鉗工(gong),共(gong)產黨(dang)員。缸蓋產量的(de)增(zeng)加,缸蓋組(zu)(zu)芯(xin)線幾乎是24小時連軸轉,看似簡單的(de)組(zu)(zu)芯(xin)線,卻(que)有烘芯(xin)爐、機器人、組(zu)(zu)芯(xin)輥道、涂料循環池(chi)、葫蘆等眾(zhong)多設備,只要一(yi)臺設備發生故(gu)障就會影響生產效(xiao)率。
“曹(cao)師傅,你們(men)今天中午11點半吃(chi)飯(fan)(fan),我們(men)20分鐘吃(chi)完飯(fan)(fan),就(jiu)去搶(qiang)修提(ti)升機,不影響(xiang)你們(men)正常開(kai)班(ban)。”
“好,這件事我們立刻處理,放(fang)心吧!”
“這個(ge)鏈輪有個(ge)齒打了,已經做了記號,你們吃飯時,就(jiu)立刻給我打電話,我們抓(zhua)緊時間更(geng)換,絕(jue)不會影響生產!”……
面對這些(xie)報(bao)修(xiu)電(dian)話,曹峰(feng)來(lai)者不(bu)拒,總是(shi)在(zai)第一(yi)時間趕到現場(chang),將設備故障對生產的(de)影響降至最低(di),象(xiang)他這種廢寢忘食的(de)爭分奪秒搶修(xiu),在(zai)一(yi)車間維修(xiu)班已(yi)經成為常態。
為了按期完成超量訂單任務,一車間進入滿負荷生產狀態,每個人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遇到緊急情況,車間領導和班組長都成了“機動人員”,下芯崗、修芯崗、轉運崗,都會隨時出現他們的身影,呈現出“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奮斗場景。
“12點(dian)30分要調試轉線產(chan)品橫梁(liang),需要下冷鐵(tie)和芯撐,人員不(bu)足,你能(neng)夠過(guo)來下冷鐵(tie)嗎?”
“ 好(hao)的,我準時到(dao)。”
隨著車間生產調度一條條指令發下去,頂崗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月初,一場大雪在夜間悄然而至,正在夜班帶班的車間黨支部書記孫杰擔心大雪影響白班生產,早上不到7點就趕到生產現場,一邊對夜班員工發出安全提示——注意回家交通安全,一邊組織人員清理料庫斜坡上的積雪,避免影響物流車通行,在車間通道鋪設防滑草墊。忙乎了一上午,直至10點半,他才正式下“夜班”回家。
在全體干部員工的不懈努力下,2月至今,已經完成總訂單的73%,缸蓋發交過萬件。農歷新年,鑄造廠喜迎“開門紅”,展現了眾志成城顯擔當、咬定目標不放松的新年新氣象。
編發:東(dong)風鍛(duan)造融媒體工作室 撰(zhuan)稿:馬從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