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鑄造(zao)廠三(san)車間召開了(le)一(yi)次(ci)特殊的班前會(hui),要(yao)求(qiu)全員參加(jia)——這(zhe)是一(yi)次(ci)高產動員會(hui)。
打贏翻身仗,再熱也得干!
高產對工廠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走進三車間,一股熱浪就撲面而來,高溫絲毫擋不住職工的工作熱情,天車、大爐、澆注、下芯、造型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熔煉爐內鐵水奔涌,爐臺上大爐工正扒渣取樣,他先用長長的扒渣耙將鐵水表面的一層浮渣挑起拋擲爐坑內,再用取樣勺舀出一勺鐵水,伴隨著鐵水進入取樣模具的同時發出“刺啦”作響的聲音,激起一陣白煙,不一會兒,大爐工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滲透。他一邊對著爐臺上幾臺風扇猛吹,一邊喝著工廠送的冷飲,說:沒想到天熱了,活也多了。這正是我們鑄造廠打翻身仗的機會,再熱也得干!”,喝完那杯水后,他就又投入到緊張有序的生產中去了,
在(zai)砂芯(xin)(xin)車間(jian),剛打出的兩個蓋板(ban)砂芯(xin)(xin)外(wai)形很大,也很重,但是四個修(xiu)芯(xin)(xin)工一(yi)看到小車出到安全位置后,兩人一(yi)組,迅速踏上踏板(ban),將砂芯(xin)(xin)搬了下來。隨即進行(xing)檢(jian)查、修(xiu)芯(xin)(xin),搬起翻(fan)轉,再修(xiu)底面,百(bai)十(shi)斤的砂芯(xin)(xin)要輕拿輕放,以(yi)免(mian)造(zao)成(cheng)磕碰。修(xiu)芯(xin)(xin)工唐建軍說,這是我們新開發的重點產品,現在(zai)在(zai)逐(zhu)漸收到客戶訂單,好不容(rong)易上量了,再累也要干(gan)!
高產沖在前 黨員顯擔當
隨著訂單的持續追加,以生產缸體缸蓋為主的一車間片產量也是水漲船高。鑄造廠舉全廠之力抽調人員支援一車間各工序,同時,一車間黨支部也深挖潛力,開展"獻禮紅七月、現場黨旗紅"的主題黨日活動,讓黨員帶領員工投身到熱火朝天的高產中去。這不,入伏第一天,一車間黨支部戰高產高溫黨員先鋒隊,以“火速行動、快速到崗”的狀態下沉到現場。上午11點,一車間自動線旁,為保證HWS線中午生產不停機,來自于各崗位的黨員象往常一樣,準時來到了生產現場,奔赴不同崗位。
黨(dang)支部書記徐(xu)龍(long)達徑直來到造型班長王(wang)波面前,說道:“食堂的(de)(de)飯菜剛剛出鍋,正熱(re)乎著,你們撤下來洗一(yi)洗,趕緊讓大家去吃個熱(re)乎飯吧!生產(chan)現(xian)(xian)場(chang)(chang)就交給我和(he)其他(ta)黨(dang)員吧。”說完,他(ta)就帶(dai)頭第(di)一(yi)個上(shang)崗(gang)開始干起(qi)下芯子的(de)(de)活兒了(le)。對于現(xian)(xian)場(chang)(chang)各(ge)工序(xu)的(de)(de)作(zuo)業標(biao)準和(he)安全須(xu)知,大家提前已開展過系(xi)統培訓,再加上(shang)平日里的(de)(de)作(zuo)業觀察(cha)和(he)多次(ci)的(de)(de)頂崗(gang)支援作(zuo)業,一(yi)車間的(de)(de)這些黨(dang)員先鋒們做到了(le)召之即(ji)來,來之能干!現(xian)(xian)場(chang)(chang)這些活兒完全能夠獨當一(yi)面。
一個小時后,隨著一線員工吃完(wan)飯來到現場,一車間(jian)黨員先鋒(feng)行動隊成員才放(fang)心地放(fang)下手中的(de)活兒離開現場,而這樣的(de)場景在當(dang)前鑄造廠奮戰高產月的(de)關鍵(jian)時刻(ke),每天都(dou)在上演。
全廠一盤棋 后方來支援
一個蘿卜一個坑,為填補三車間因人員支援造成的空缺,工廠也發出動員令,從后方科室抽調人員到三車間造型線進行支援作業。動員令發出后,不到一天時間,各單位紛紛列出支援計劃和人員名單,以只爭朝夕、實干為要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奔赴三車間開展支援作業。
王勇是倉儲物流科庫房主管,這次分配到三車間是下冒口崗位,由于造型線節拍較快,他需要在短短幾秒內把冒口放到位,在班長秦源靈的指導下,他不到十分鐘就熟練掌握了操作要領。造型線一開動,只見他飛快的按下砂箱的啟動開關,在砂箱停穩之后,他彎下腰手疾眼快地依次把多個冒口下到指定位置,并快速的向下按動一下確認冒口到位,并用風管把型腔上面的殘余砂子吹掉,一個班下來,他需要下完1400多個冒口。在旁邊作業三車間員工說:“王勇的崗位直接關系到造型線的節拍。他的動作很麻利,根部不像是一名臨時支援人員!”
科室支援人員的到來,鼓舞了班組員工的士氣,也為生產增添了新的力量,進一步激發了原有人員投入生產的熱情。當天,在支援人員和三車間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轉向節生產任務。
據介紹,七月份將有7個后方單位近200人次參加支援作業。圍繞“一切為了打贏”,鑄造人搶抓訂單機遇,在困難面前不低頭,齊心協力保發交,正是這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指引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訂單交付緊張的壓力!
【撰稿:郭云蘭、馬從久、肖成(cheng)、周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