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風鍛造有限公司鍛一(yi)(yi)作業部(bu)保全班(ban),有這樣一(yi)(yi)個(ge)人(ren),他在平凡(fan)的(de)崗位上干出耀眼(yan)的(de)業績。沒有華麗(li)的(de)語言,也沒有驚天動地(di)的(de)壯舉,但他用(yong)一(yi)(yi)顆赤誠之心和一(yi)(yi)雙(shuang)巧手(shou),在工作中默(mo)默(mo)書(shu)寫自己的(de)故事。他就是江華剛(gang),一(yi)(yi)個(ge)用(yong)真(zhen)心和匠心贏得(de)所有人(ren)尊(zun)敬的(de)“凡(fan)人(ren)哥”。
2月7日,50MN(兆牛)設備突發“意外”,預鍛前后夾緊缸的固定螺絲斷裂,一帆風順的生產勢頭戛然而止。一時間,車間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如何快速將斷螺絲取出,成為燃眉之急。這不僅是一道技術難題,更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關鍵時刻,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di)想到(dao)了江華剛(gang)。“這種活兒(er),江師傅可以!”一(yi)句話,不只是對他(ta)的技術信任,更是一(yi)種由來已久的依賴。
接到求援時,江華剛沒有一絲遲疑,他立刻帶上工具便直奔現場,開展搶修。要想取出斷螺絲,必須在極小的作業空間里完成精準焊接。狹窄復雜的環境,焊接的高溫炙烤和飛濺的火花,以及稍有不慎便可能加重螺絲孔損傷的風險,讓這項工作難上加難。現場很多人都很焦急,江華剛卻心有成竹,原因在于他平時經常處理這些棘手的事。他一邊觀察螺絲的斷裂狀態,一邊迅速理清搶修思路,嘴上不停地跟旁邊的人說:“別著急,很快就好!”。
經(jing)過反復嘗試,江(jiang)華剛巧妙設計了焊接方(fang)案,并(bing)將5個(ge)斷(duan)螺(luo)絲(si)成功(gong)取(qu)出,整個(ge)修復過程若行云(yun)流水(shui)卻又細致入微。當把(ba)斷(duan)螺(luo)絲(si)擺放大家(jia)跟前的(de)那一刻,同事們的(de)掌聲響起(qi),紛(fen)紛(fen)向(xiang)他(ta)投去佩(pei)服的(de)目(mu)光。“老江(jiang)夠厲害,又是他(ta)搞定的(de)!”一句簡單(dan)的(de)感(gan)慨(kai),道出了大家(jia)對(dui)江(jiang)華剛深深的(de)敬意。
作為保全班的一員,江華剛并不“安分”。因為焊接技術過硬,他成了50MN(兆牛)班組的“常客”。班組的員工開玩笑說:“別看他在保全班,可他跟我們50MN(兆牛)的每個人都熟!”確實如此,每當班組有焊接難題,大家第一個想到的總是江華剛。“人隨和,技術硬,這樣的人,別說合作,和他聊幾句都覺得踏實!”50MN(兆牛)的吳千浩這樣形容他。
在(zai)支援50MN(兆(zhao)牛)時(shi),常常是任務剛(gang)剛(gang)完(wan)成,他(ta)(ta)又接到(dao)(dao)其他(ta)(ta)的(de)工(gong)(gong)作任務。江華(hua)剛(gang)總是沒有二話(hua)(hua),立刻投(tou)入(ru)到(dao)(dao)新的(de)崗(gang)位工(gong)(gong)作中,絲毫沒有因(yin)為(wei)份(fen)內事和(he)份(fen)外事而抱怨過一句。他(ta)(ta)的(de)每(mei)一場“戰斗”,都像(xiang)是一次完(wan)美(mei)的(de)演出——從(cong)容不迫,動作嚴謹,效(xiao)果滿(man)(man)分。他(ta)(ta)像(xiang)久經沙(sha)場的(de)戰士(shi),用汗水和(he)技術為(wei)車間(jian)“守(shou)護陣地(di)”;他(ta)(ta)用自(zi)己(ji)的(de)實際行動,演繹了(le)“踏實肯干(gan),責任為(wei)先”的(de)工(gong)(gong)作態度。“干(gan)事就干(gan)到(dao)(dao)最好(hao)”,這(zhe)是他(ta)(ta)常掛在(zai)嘴邊的(de)話(hua)(hua),也(ye)是他(ta)(ta)對自(zi)己(ji)工(gong)(gong)作的(de)一貫(guan)要求,從(cong)不計較名利(li)得失,卻總能換(huan)回滿(man)(man)滿(man)(man)的(de)肯定與信賴(lai)。
【供稿:呂春雷 】